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

Ion Torrent™ 次世代定序技術

Ion Torrent是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的次世代定序NGS技術,官方介紹如下:


把要定序的基因體打成片段後放到晶片上,晶片就會讀取出來小片段的序列,過程如下:
  1. 把要定序的基因體給打成數百萬個小片段(fragment)
    這些小片段都是單股的DNA(single-strand DNA)
  2. 每個小片段會黏到一個小珠子(bead)上
  3. 每個小珠子上面的片段會複製,直到整個珠子上面佈滿相同的片段
    一開始的數百萬個小片段就會放到數百萬個珠子上面
  4. 晶片上面有數百萬個小凹槽(well),每個小凹槽只可放一顆珠子
  5. 輪流加入DNA四種核酸(G, A, T, C)的其中一種,並加入聚合酶(DNA polymerase)來參與後面的配對反應:
    • 例如說加入C,當未讀的序列是G的時候,C會透過聚合酶與G配對,釋出1個氫離子(hydrogen ion),導致凹槽裡面的pH值發生變化;這個變化就可以被晶片讀取到。因為有離子流動,故這個技術叫做ion torrent
    • 每15秒會把凹槽的溶液清除,加入下一種核酸
    • 例如說加入A,當未讀的序列裡面有2個T的時候,A會透過聚合酶配對2次,釋出2個ions,凹槽的pH值變化會比只有一個T的時候要大;晶片除了可以知道是A配對上,而且還可以知道有幾個配對上去
    • 4種核酸,每種15秒,也就是說讀取速率最慢會是1 base/min
  6. 上述的反應發生在晶片上面數百萬個凹槽裡面,故同時可以讀取數百萬個序列。晶片做越大,同時可以讀取的片段數目就越多
  7. 跑完一個流程是三小時,讀取的片段最小會是60*3 = 180 bases

經過上面的步驟,可以得到許多長度大概在200~300 bases。簡單說,做了三個小時後,得到了一個有數百萬行的檔案,檔案內容如下:
  • 每一行對應到一個凹槽(well),也就是一個特定的片段
  • 每一行都會有200-300個字元,也就是這個凹槽裡面DNA片段的序列
再來就是用演算法,就像是拼圖一樣,將這數百萬DNA片段序列給連起來,結果就會是最初未知基因體的完整序列~

參考與相關資料

_EOF_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