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個看似矛盾卻真實存在的狀況
某城市有兩個區域,上個月的價格為:
- 高價區平均房價400萬、低價區平均200萬
- 高價區賣出25套、低價區賣出100套,總計賣出125套
- 總成交價為 (400*25)+(200*100)=30,000(萬)
- 平均價格為 30,000/125=240(萬)
這個月價格跟套數的改變如下:
- 高價區平均房價440萬、低價區平均220萬,兩者都比上個月漲10%
- 高價區賣出5套、低價區賣出120套,總計賣出125套(同上個月)
- 總成交價為 (440*5)+(220*120)=28,600萬
- 平均價格為 28,600/125=228.8(萬)(平均價格比上個月要低)
這樣的狀況,不同的立場會是:
- 對買房子的人,房價都上漲 => 負擔變重了
- 對房仲來說,房價上漲了且交易量沒掉
- 對政府而言,平均房價都降低了且交易量沒掉 => 打房成功
實際例子與參考資料
- 深圳楼市“严控”真相:
「从调控日算起至2018年6月底,深圳新房已实现“21连跌”,累计降2700元/平米。」
「但令人感到蹊跷的是,尽管均价在下跌,福田、罗湖、南山这些房价高企的行政区均价依然在涨,三区均价分别为9.32万、7.33万、10.11万,环比上升11%、1.6%、2.4%。」
「宝安与龙岗两区涨幅更为可观,均价分别为5.55万、3.99万,环比上升12.9%、11.8%。」
「因而深圳楼市并非是统计数据报表上显示的那样不断下跌,真实的情况更多可能是稳中有涨。」 - 維基百科上的區群謬誤(Ecological fallacy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